游一中教授:纵观吸入药物发展历程 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源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责任编辑 | 郑梦莹

 

 

游一中教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临床药学中心主任药师

 

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委会名誉主任

 

联合国环境署医学与化学品技术备择委员会咨询专家

 

曾获科技成果26项、专利8项,主编《中国药师海外游学札记》《吸入制剂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临床药理学》《中国气雾剂工业、产品及市场》《医用气雾剂》。参编《变态反应学》《呼吸药理学与治疗学》《气雾剂手册》等书籍。

 

近年来,吸入给药凭借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市场正在快速崛起。那么,我国目前吸入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如何?相比其他给药方式有哪些优势?在该领域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对此,本刊特邀“中国气雾剂先驱”——游一中教授进行分享。

 

我国气雾剂发展历程

 

游教授介绍,我国气雾剂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应用于造船工业,随着1956年美国最早上市了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用气雾剂,即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我国也开始药用气雾剂领域的探索。1964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帮助上海信谊药厂等企业研制生产出当时我国首个药用气雾剂产品,即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亦称气喘气雾剂。

 

几十年来我国气雾剂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产能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从6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气雾剂的年产量已经增长到25.6亿罐,产量列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气雾剂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药用气雾剂、消杀用气雾剂、个人护理气雾剂、家庭护理气雾剂、工业用气雾剂、汽车用气雾剂等。未来气雾剂会向更多领域延伸,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吸入用气雾剂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

1

呼吸系统特点

 

吸入给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印度就在应用吸入给药的方式防病、治病。吸入给药发展至今,凭借给药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人体呼吸系统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人体呼吸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呼吸系统是对外开放的器官,通过鼻腔、口腔跟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能量交换。(2)应答性,呼吸系统包含多种感受器和受体,它们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做出各种应答反应。(3)吸收功能,呼吸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同时呼吸系统还能够吸收适宜的液体和固体。(4)净化功能,呼吸道覆盖着黏液纤毛毯,纤毛毯运动就可排除气道的分泌物和吸入的异物;此外,呼吸系统还有巨噬细胞等免疫系统发挥净化功能,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吸入给药时,药物可直达呼吸系统并且在呼吸系统被直接吸收迅速发挥药效,降低了给药剂量,减轻了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2

气溶胶感染和免疫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体微粒或液体微滴所组成的分散体系,患者体内的细菌或者病毒会随着呼吸、咳嗽排出体外,分散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就可能导致感染,称为气溶胶感染。气溶胶感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气溶胶免疫,用吸入药物气溶胶、疫苗的方式达到免疫效果。前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辛钧教授1973年曾写过一本书,即《气溶胶感染与免疫》,这本书在气溶胶免疫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既然呼吸道病毒感染是由于吸入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导致,同理,如果将抗病毒药物、疫苗分散成气溶胶,人体通过吸收混有抗病毒药物、疫苗的气溶胶可达到消灭病毒、细菌的效果,因此气溶胶免疫越来越受到重视。

 

气溶胶免疫这种方式也属于吸入给药,相比口服或注射给药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近年来,吸入药物领域涌现出很多新兴药物,新药可能在药理作用方面有特色,但要记住“良药屡试验,永志不敢忘”,不要忘记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老药,例如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我国研制的利巴韦林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至今已有30余年。目前利巴韦林除了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研究人员还研制出口腔吸入给药的利巴韦林气雾剂,这类气雾剂相比口服或静脉给药可减少用药剂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气雾剂喷出时抛射剂汽化带来的清凉感可与药物一起改善局部症状和不适,而喷雾剂因喷出的雾分散、雾滴较大,大多黏附在口腔黏膜而影响疗效。

 

以下通过两个临床实例详细介绍。

 

同样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一天总剂量为9.2 mg;口服利巴韦林则需要300 mg的剂量,剂量是气雾剂给药的33倍,气雾剂给药的药物量明显少于口服给药,用药量小,安全性相对较高,且气雾剂给药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药物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口服给药药物会先被吸收分布到全身,因此用药剂量较高,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

 

呼吸道吸入利巴韦林后,局部的浓度为全身给药后血浆峰浓度的500~1000 倍,利巴韦林吸入后的半衰期仅为2 h,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性作用所以吸入给药的方式相比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药物剂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游一中主任在办公室展示吸入剂

未来气雾剂应用将更规范、更普及

 

目前吸入制剂主要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还应用于治疗肺部感染、肺部囊性纤维化等,近年来吸入制剂还应用到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中,有用于治疗精神病的吸入药物,还有吸入胰岛素、吸入阿司匹林等都在积极研发中,喷雾剂和粉雾剂在肿瘤治疗中也有良好的进展,应用十分广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吸入药物。游一中教授指出,在我国,大多数医生和患者都习惯打针、吃药,对吸入给药的认识不足,吸入药物还需要大力推广。他提出“让病人少吃药少打针,口鼻吸药就治病”的口号,希望推广吸入疗法让更多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能够认识到吸入药物的优势,在适合的情况下用吸入的给药方式替代口服或静脉注射。

 

虽然吸入药物相比口服或静脉给药具有其自身优势,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不同给药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需要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每种药物和给药方式的作用特点。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药物的不同性质以及现阶段治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合理正确制定治疗方案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50多年间,游一中教授开展了大量工作,架起了气雾剂领域中外间的桥梁,个人举办了多次国际气雾剂研讨会,在国内开展巡回展览,他把私人藏品装在多个铁皮箱里,在全国多个城市巡展,让观众免费参观,组织国外考察等等。目前他正筹建吸入给药科普博物馆,将收集到的吸入药及气雾剂相关的装置、药品进行展览。他希望通过科普博物馆能普及吸入给药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吸入给药,让更多人享受医药发展带来的好处。

 

本文源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责任编辑 | 郑梦莹

2022年10月20日 16:20
浏览量:0

委员会概况

资料下载

最新动态